©CC BY-NC-SA 4.0

频道: cx.ms/channel
笔记: cx.ms/memo
博客: cx.ms/blog
剪贴: cx.ms/clip
社交: cx.ms/sns
CXPLAY World
我的 Instant View 模板和模板机器人 Instant View 让我想起了曾经 Google 面对移动 Web 时候推出的 AMP (Accelerated Mobile Pages) 网页技术, 这是种提倡专门为移动设备浏览器优化的 "简化版网页", 并且 Google 会为支持了 AMP 的网页提供在线缓存加速, 提高支持 AMP 网页在移动设备搜索结果中的排名权重, 进一步提升网页在 Chrome 浏览器中的打开速度, 这很符合早期移动互联网受制于低带宽数据网络的状况.什么是 AMP?…
这样反向适配的好处是无需审核, 适配即直接生效, 但坏处就是反向适配的 HTML 只能在这些已有模板的规则下生成, 没有自定义空间, 也没有使用其他模板函数的机会.
Instant View for Custom Domains – nikstar/blog
相对于反向适配, 更正向一点的使用办法是用 IV 的临时预览链接, 在链接里面组合 url 和模板 rhash 参数可以让 Telegram 显示特定模板下的 URL 预览表现, Telegram 官方也推荐这种做法.
Instant View - Publishing templates
于是就有了自己写模板和辅助 Bot 的想法, 一开始是自己的笔记站点, 然后是现在的 pixiv, 因为在 Telegram 上发 pixiv 的图特别是多图作品体验很差, 即使是现有的 pixiv 解析 Bot 也很差. 使用方式就是对着输入框 @autoivbot 然后输入链接即可, 不过 Bot 可能会宕机, 只能保证我自己用, 所以就当个演示好了.
IV 模板提供了很多(在我看来)很邪门但非常有用的函数, 不过当 Telegram 不可避免走上商业化路上的时候, 这些东西乃至整个 Instant View 就和 AMP 一样毫无商业价值. IV 的底层是 TelegramBot 这个爬虫, IV 等于直接将原始页面复制到了 Telegram 里面, 不会给原始平台贡献任何访客流量数据, 这对于现在还要和移动互联网争夺用户留存和浏览量的网页来说更是不可接受的. 并且随着 "现代前端" 的崛起, 想要在无头浏览器甚至是无 JavaScript 引擎的无头浏览器里面继续通过 DOM 二次解析这些 "现代" 网页应用的 HTML, 简直是一场噩梦.

#Web #Telegram

via Fediverse@cxplay (author: @cxplay@sir.social)
LottieViewConvert - Lottie 动画转换器 GUI

基于 lottie-converter 编写的 C# 跨平台 GUI.

#Software #Telegram #Windows #Linux #macOS

via Fediverse@cxplay (author: @cxplay@sir.social)
《提问的智慧》Telegram 中文改编版
:telegram: @howask
有时候直接甩出来一个 GitHub 原文地址不仅麻烦, 把人赶到到站外也对讨论不利, 并且原文对于问题已经产生的情况下太复杂, 特别是对于 Telegram 群聊环境下的快速响应要求下, 一篇原文链接突然出现要么是 "这个话题到此为止" 要么就是 "RTFM".
该版本受到原版《提问的智慧》启发,这是通过精简归纳而制作出一个适用于 Telegram 社群环境下快速引用的概述版本。其中也包含了针对中文本地化社群的一些特色建议,并且旧条目不会进行大幅重写。
#社交媒体 #Telegram

via Fediverse@cxplay (author: @cxplay@sir.social)
#吐槽

#Telegram 正在以每天平均三千个的速度清理成人内容频道和群组, CSAM 方面另算, 也是平均每天三千个.
> https://t.me/stopCA

不过按照公开的统计数据, 俄语区域和独联体国家用户依然是 Telegram 的主要用户群, 是中文用户群的四十多倍.

via Nostr@cxplay
#吐槽

#Telegram 在 Android v11.2.3-beta 加入了在线观看视频时的质量选项, 也就是说它支持真正的现代流媒体 HLS 了.

具体参见: https://t.me/betainfocn/870
总结上文消息:
1. 服务端转码.
2. 原始质量就是原始视频文件.
3. 保存已转码视频会提示选择质量.
4. 已经被转码的视频不会在消息左上角显示文件体积和已经缓存的进度.

除此之外发现的情报:
1. 转码是根据频道总体热度按需进行, 并不是根据单条视频消息的浏览量. 现在已经发现单条消息浏览量三小时内低至 600 次且体积超过 500MB 视频但依旧被转码的案例; 这个频道人数接近 10k, 平均消息浏览量为 3k 次.
2. 在 10 月 11 日 22:00 开始之后发送的视频才会被转码.
3. 对「该媒体未对在线播放优化」的视频即使在 2. 的时间之后也不会进行转码, 这类视频是以边下边播的传统视频形式进行伪在线观看, 视频消息左上角始终会显示文件大小和缓存进度.
4. 直接在 Telegram 内部进行转发的已转码视频会保留转码后的视频流, 重新发送相同视频文件会重新准备转码.
5. 能被转码的视频没有时长下限, 10 秒钟的视频也能被转码, 但上限依旧不可知.

via Nostr@cxplay
#吐槽

#Telegram 在法国事件之后一直在加强平台内的信息审查力度, 现在举报菜单变得更加详细了, 以前只有:
> https://t.me/cxplayworld/360

垃圾信息 / 暴力 / 儿童虐待 / 色情(非法成人内容) / 版权 / 违禁药品 / 个人信息 / 其他

现在有:

我不喜欢它 / 儿童虐待 / 暴力 / 违禁商品 / 非法成人内容 / 个人信息 / 恐怖主义 / 垃圾与诈骗信息 / 版权 / 其他 / 并不违法, 但它必须被移除

某些单项还有二级选项:

违禁商品: 武器 / 违禁药品 / 假证 / 假钞 / 其他
非法成人内容: 儿童色情 / 非自愿性行为意向(imagery) / 其他
个人信息: 私密图片 / 手机号码 / 地址 / 其他
垃圾与诈骗信息: 网络钓鱼 / 假冒 / 欺诈性销售 / 垃圾信息

新增的单项有:

武器 / 假钞 / 假证 / 非自愿性行为意向 / 个人私密图片 / 个人号码 / 个人地址 / 恐怖主义 / 网络钓鱼 / 假冒 / 欺诈性销售

以及比较偏向主观信任和安全处置的 "我不喜欢它" 和 "并不违法, 但它必须被移除", 这两类大概率是把种族主义, 异见人士, 虚假信息(谣言), 宗教和邪教包含在内了.

via Nostr@cxplay CXPLAY World
#吐槽

> https://t.me/cxplayworld/1417
现在一些 Android 客户端也带有这个提高图片压缩上限的特性了. 可以有效避免 Telegram 把一部分图片压成💩.

#Telegram

via Nostr@cxplay
#吐槽

所以说, #Telegram 的搜索这么难用才需要各种各样的关键词回复机器人来代替搜索的一部分功能. 之前看到一个把 JSON 输出为可 grep 的工具, 现在也被我拿来当 Telegram 的搜索用了: 导出频道消息(仅文本, JSON)后搜索.
https://github.com/tomnomnom/gron

via Nostr@cxplay GitHub - tomnomnom/gron: Make JSON greppable!
#Telegram 三月份更新给频道(和群组?)的消息统计面板加入了对回应表情(Reaction)的统计. 但是数据统计只把它们简单区分为正面(Positive), 其他(Other)和负面(Negative). 比如, 经典的小丑🤡表情就被分在了其他类目,而香槟🍾表情则是在正面类目.
#吐槽

#Telegram 真的开始决定给频道广告收入分成了(50%), 杜罗夫给钱, 虽然是 Toncoin. 这币也开始暴涨了.
>😝 Next month, channel owners on Telegram can start receiving financial rewards from their work.
> ...
> In March, the Telegram Ad Platform will officially open to all advertisers in nearly a hundred new countries. Channel owners in these countries will start receiving 50% of any revenue that Telegram makes from displaying ads in their channels.
> ...
> —— https://t.me/durov/247
Telegram 更新后对使用匿名或频道身份进行 Reaction 的也只会显示对应的匿名或频道身份了. 在之前不管用什么身份进行 Reaction 最后显示在列表里的都是个人的身份. #news #telegram

via CXPLAY's Memos
Telegram 的讨论线程(thread)

最常见的是在频道与附属讨论群组中, 但实际上建立起这种讨论线程关系并不一定需要附加这种关系. 但是使用客户端里的设定之后就能自动为频道里的消息转发到讨论组并开启一个讨论线程的入口(评论区入口).

实际上群组里建立起讨论线程只需要有一条消息就能做到(如果你能预测到消息 ID 那就更好了):

https://t.me/cxplayworld_comment_group?thread=2527

其中的参数 thread 值对应群组中的消息 ID, 同样在群组里的消息菜单里也可以查看这条消息的回复从而进入线程, 但如果消息没有回复是没有这个菜单选项的.

https://t.me/cxplayworld_comment_group/2527

#Telegram #tips

via CXPLAY's Memos
Telegram 的客户端图片压缩能在客户端提升上限, 不过好像移动客户端找不到这个实验性功能. #吐槽 #Telegram

via CXPLAY's Memo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