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智能截图工具来了!_哔哩哔哩_bilibiliPS: 这个电脑管家管得有点宽, 从来没见过哪个电脑管家带过这种功能的. 再看了下官网, 已经把曾经 Edge 侧栏的必应小工具也装进去了, 现在更新出来也带了流量悬浮球这种特色功能.
#News #Microsoft #微软中国
via @[email protected]
法国网友发贴询问 WeTransfer 的替代品, 于是当地网友分享了一些拖放式文件分享服务(大多也是法国或者欧洲本地的小型托管服务):
● https://drop.chapril.org/
● https://drop.infini.fr/
● https://fromsmash.com/
● https://www.zaclys.com/envoi/
● https://lufi.ethibox.fr/
● https://www.grosfichiers.com/en/
● https://www.swisstransfer.com/en-us
● https://share.boc47.org/
● https://fichiers.ouvaton.coop/
● https://transfert.free.fr/
#Storage
via @[email protected]
https://mamot.fr/@ploum/115023374613419818
● https://drop.chapril.org/
● https://drop.infini.fr/
● https://fromsmash.com/
● https://www.zaclys.com/envoi/
● https://lufi.ethibox.fr/
● https://www.grosfichiers.com/en/
● https://www.swisstransfer.com/en-us
● https://share.boc47.org/
● https://fichiers.ouvaton.coop/
● https://transfert.free.fr/
#Storage
via @[email protected]
#吐槽
看美事博主探店, 弹幕里很多人对地方特色美事的印象其实只停留在形式上, 特别是摆盘. 比如大盘小菜就一口 "西餐", 海苔米饭加点缀就是 "日料". 其实大盘小菜脱去西餐外衣之后就是「一人食」, 而因为主副食结构导致的饭菜分明也只是地方特色. 如果饭菜不分, 主副食混在一起形成 "碳水加碳水" 的局面, 这种才是国内眼中的真正 "快餐", 这和 "洋快餐" 也有些许差别.
国内的大多数传统饭局都不是给个人设计的, 现在的线上消费崛起之后也仅仅是把大做小, 麻辣烫里面的粉丝面条依旧还是被列在主食的分类里面, 一个人吃火锅依旧是一种小众消费.
via Nostr@cxplay
看美事博主探店, 弹幕里很多人对地方特色美事的印象其实只停留在形式上, 特别是摆盘. 比如大盘小菜就一口 "西餐", 海苔米饭加点缀就是 "日料". 其实大盘小菜脱去西餐外衣之后就是「一人食」, 而因为主副食结构导致的饭菜分明也只是地方特色. 如果饭菜不分, 主副食混在一起形成 "碳水加碳水" 的局面, 这种才是国内眼中的真正 "快餐", 这和 "洋快餐" 也有些许差别.
国内的大多数传统饭局都不是给个人设计的, 现在的线上消费崛起之后也仅仅是把大做小, 麻辣烫里面的粉丝面条依旧还是被列在主食的分类里面, 一个人吃火锅依旧是一种小众消费.
via Nostr@cxplay
#article #read
“哦对了”与意识形态粪坑——无“羞耻”的新时代 - 符号社Antigone
https://antigonesemiotics.club/feed/44
#梗文化
via Nostr@cxplay_clip
“哦对了”与意识形态粪坑——无“羞耻”的新时代 - 符号社Antigone
https://antigonesemiotics.club/feed/44
#梗文化
via Nostr@cxplay_clip
#吐槽
“哦对了”与圣杯战争——无“羞耻”的时代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2tZz5E6k/
#梗文化
via Nostr@cxplay
“哦对了”与圣杯战争——无“羞耻”的时代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2tZz5E6k/
#梗文化
via Nostr@cxplay
#吐槽
看着 #卡拉彼丘 这样要倒闭不倒闭, 说小众也不小了, 说大众又有点凉的状态居然有点安心. 办个线下活动都办得这么完蛋, 感到有十分甚至九分地安心.
复盘神人卡拉彼丘嘉年华,小众游戏的小众变态展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ftizoE3c/
via Nostr@cxplay
看着 #卡拉彼丘 这样要倒闭不倒闭, 说小众也不小了, 说大众又有点凉的状态居然有点安心. 办个线下活动都办得这么完蛋, 感到有十分甚至九分地安心.
复盘神人卡拉彼丘嘉年华,小众游戏的小众变态展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ftizoE3c/
via Nostr@cxplay
#吐槽
一个 CS 对战平台的数据包能被这样分析, 那也挺神秘的 :bili_doge:
> 【软路由雷达】已经出现很长一段时间,其工作原理是将外挂本体放置在路由器内部,通过路由器解析游戏的数据包获取敌人位置转发到外部设备,用手机、电脑等设备观看雷达以达到作弊效果。因此,传统的PC软硬件检测机制基本无法检测【软路由雷达】,该类外挂在“挂圈”更是卖出天价,并且号称通杀所有主流平台。
> —— https://csgo.5eplay.com/article/250811chnj5b
硬件虚拟化也被拿来反外挂了, 让操作系统和游戏跑在虚拟机里反外挂直接监视虚拟机状态, 这样性能真的不会有问题吗.
via Nostr@cxplay
一个 CS 对战平台的数据包能被这样分析, 那也挺神秘的 :bili_doge:
> 【软路由雷达】已经出现很长一段时间,其工作原理是将外挂本体放置在路由器内部,通过路由器解析游戏的数据包获取敌人位置转发到外部设备,用手机、电脑等设备观看雷达以达到作弊效果。因此,传统的PC软硬件检测机制基本无法检测【软路由雷达】,该类外挂在“挂圈”更是卖出天价,并且号称通杀所有主流平台。
> —— https://csgo.5eplay.com/article/250811chnj5b
硬件虚拟化也被拿来反外挂了, 让操作系统和游戏跑在虚拟机里反外挂直接监视虚拟机状态, 这样性能真的不会有问题吗.
via Nostr@cxplay
#吐槽
In reply to nevent1q…ttj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的认知范围内能够观测到的所谓 "中文互联网" 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是 2013 年的秦火火案前后. 享受了最好的中文互联网的人群其实是 70 和 80 后, 而 90 是最后一代在早期中文互联网余晖中成长起来的.
00 后... 有什么 "好东西" 吗? 我睁眼的时候只看到了孤岛和废墟. 我看不到敌人, 也选中不了敌人, 那个众所周知的防火墙仿佛就成了完美假想敌, 带着与之相关的一切权利和利益组织也成了 "敌人". 一个网络上的完美假想敌最佳状态的极限也就止于此了: 不会反驳, 不会解释, 无法预测, 真实存在, 大多数人对它一无所知,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最好是不朽的. 以后二十年会发生变化么? 谁知道呢, 我说我在乎, 但 10 后已经开始不在乎了.
很多人以为, 墙内外的 "中文互联网" 就是云泥之别, 但可惜在我这么多年的实地行走下来的结论来说, 并没有什么不同, 全都是依 "山" 而建的小聚落, 一些社区没有这个假想敌甚至无法相聚. 绝大多数时候, 自己人的冲突才是最血腥的. 所谓中文而言的 "英文互联网" 只是自身起步足够早(至少早其他文化世界 10 年)而留下了足够多的美好遗产才得以让起步太晚的所有后来者去艳羡, 同样的最深邃的地方比我们的所谓浅薄家底的中文互联网更加撕裂和黑暗, 这也是中文网络的流行文化形态普遍落后五年左右的原因, 我们一代人挣扎过的东西对面已经早就挣扎过并解构完毕了.
当然能随口说出中文互联网完蛋了的人也一定是舍不得放下优越感涉足更深地方的人, 也不会相信内外的差异只有五年, 对于这样的人我也还是建议, 您就高抬贵手多刷点抖音吧. 形成这种似乎要完蛋了的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信息的形式已经不是 Google 这种传统搜索引擎能驾驭的了, 完蛋的是 Google Search 这个曾经的世界网络门户, 不是任何一个文化下的网络, 以及只会用 Google 这种网络门户的老古董们要完蛋了. 与之类似的, 这类人肯定无法察觉到独联体 Runet 和 RTL 语言网络在内的所有其他区域网络文化世界. 理所当然的, 唯有 "英文互联网" 世界独尊, 其他网络特别是中文网络就是完蛋.
via Nostr@cxplay
In reply to nevent1q…ttj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的认知范围内能够观测到的所谓 "中文互联网" 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是 2013 年的秦火火案前后. 享受了最好的中文互联网的人群其实是 70 和 80 后, 而 90 是最后一代在早期中文互联网余晖中成长起来的.
00 后... 有什么 "好东西" 吗? 我睁眼的时候只看到了孤岛和废墟. 我看不到敌人, 也选中不了敌人, 那个众所周知的防火墙仿佛就成了完美假想敌, 带着与之相关的一切权利和利益组织也成了 "敌人". 一个网络上的完美假想敌最佳状态的极限也就止于此了: 不会反驳, 不会解释, 无法预测, 真实存在, 大多数人对它一无所知,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最好是不朽的. 以后二十年会发生变化么? 谁知道呢, 我说我在乎, 但 10 后已经开始不在乎了.
很多人以为, 墙内外的 "中文互联网" 就是云泥之别, 但可惜在我这么多年的实地行走下来的结论来说, 并没有什么不同, 全都是依 "山" 而建的小聚落, 一些社区没有这个假想敌甚至无法相聚. 绝大多数时候, 自己人的冲突才是最血腥的. 所谓中文而言的 "英文互联网" 只是自身起步足够早(至少早其他文化世界 10 年)而留下了足够多的美好遗产才得以让起步太晚的所有后来者去艳羡, 同样的最深邃的地方比我们的所谓浅薄家底的中文互联网更加撕裂和黑暗, 这也是中文网络的流行文化形态普遍落后五年左右的原因, 我们一代人挣扎过的东西对面已经早就挣扎过并解构完毕了.
当然能随口说出中文互联网完蛋了的人也一定是舍不得放下优越感涉足更深地方的人, 也不会相信内外的差异只有五年, 对于这样的人我也还是建议, 您就高抬贵手多刷点抖音吧. 形成这种似乎要完蛋了的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信息的形式已经不是 Google 这种传统搜索引擎能驾驭的了, 完蛋的是 Google Search 这个曾经的世界网络门户, 不是任何一个文化下的网络, 以及只会用 Google 这种网络门户的老古董们要完蛋了. 与之类似的, 这类人肯定无法察觉到独联体 Runet 和 RTL 语言网络在内的所有其他区域网络文化世界. 理所当然的, 唯有 "英文互联网" 世界独尊, 其他网络特别是中文网络就是完蛋.
via Nostr@cxplay
#吐槽
其实我很佩服在互联网, 中文互联网, 简体中文互联网, 发明了 "老中", "你国", "支", "韭菜" 和 "*批" 等等这些极具群体戏谑性归类的词语的人, 或者说是 "帽子". 因为网络模因能够被认知的前提是被它先感染, 否则就无法被认知, 而后这些模因又借助人类的语言 "繁衍" 出新一代, 用这些词的人有没有有曾想过自己是否能和这些模因攻击的对象划清界限? 还是说, 网络巨魔就是如此平等地 "爱" 着所有人包括自己, 对着所有人平等地泼洒模因武器.
最善意的解释只能是「谋士以身入局, 举棋胜天半子」了. 有人在自己人群中察觉到了敌人的存在, 但却无法选中任何具体的人, 甚至有时连任何具体的事都无法选中, 这种愤怒和无力交织之下就只能直接对着所有人无差别全选攻击, 我很理解, 因为 "报复社会" 和 "自残" 与这种网络现象之间的内因是相同的. 特别是键政的时候总是只能选中一个国家领导人, 选中一个种族, 选中一个语言作为完美假想敌的状态, 甚至还会把自己面对的所有可能的人标记为敌人. 就像一个每天都定时在一个空屋子里面摔花瓶的精神病一样, 但是只要一离开这个空屋子立马就变成正常人, 我看见了很多人在同样的屋子里面, 摔着同样形状和颜色的花瓶, 甚至自己把自己砸得头破血流.
毕竟, 大部分人上网除了寻乐子就是发泄情绪的, 这里就像一个突然出现的(相比人类历史), 可以永无止境倾倒垃圾的无底洞一样, 太完美, 太好用了, 现实世界从没有提供如此真实的情绪价值的 "无底洞" , 这样免费的 "空屋子".
#梗文化
via Nostr@cxplay
其实我很佩服在互联网, 中文互联网, 简体中文互联网, 发明了 "老中", "你国", "支", "韭菜" 和 "*批" 等等这些极具群体戏谑性归类的词语的人, 或者说是 "帽子". 因为网络模因能够被认知的前提是被它先感染, 否则就无法被认知, 而后这些模因又借助人类的语言 "繁衍" 出新一代, 用这些词的人有没有有曾想过自己是否能和这些模因攻击的对象划清界限? 还是说, 网络巨魔就是如此平等地 "爱" 着所有人包括自己, 对着所有人平等地泼洒模因武器.
最善意的解释只能是「谋士以身入局, 举棋胜天半子」了. 有人在自己人群中察觉到了敌人的存在, 但却无法选中任何具体的人, 甚至有时连任何具体的事都无法选中, 这种愤怒和无力交织之下就只能直接对着所有人无差别全选攻击, 我很理解, 因为 "报复社会" 和 "自残" 与这种网络现象之间的内因是相同的. 特别是键政的时候总是只能选中一个国家领导人, 选中一个种族, 选中一个语言作为完美假想敌的状态, 甚至还会把自己面对的所有可能的人标记为敌人. 就像一个每天都定时在一个空屋子里面摔花瓶的精神病一样, 但是只要一离开这个空屋子立马就变成正常人, 我看见了很多人在同样的屋子里面, 摔着同样形状和颜色的花瓶, 甚至自己把自己砸得头破血流.
毕竟, 大部分人上网除了寻乐子就是发泄情绪的, 这里就像一个突然出现的(相比人类历史), 可以永无止境倾倒垃圾的无底洞一样, 太完美, 太好用了, 现实世界从没有提供如此真实的情绪价值的 "无底洞" , 这样免费的 "空屋子".
#梗文化
via Nostr@cxplay
#吐槽
In reply to nevent1q…4af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iscord 的这个文件 CDN 链接问题至少在 2020 年就已经被人提出过, 但没有引起注意, 直到五角大楼泄密的传播链上有了 Discord.
> https://support.discord.com/hc/en-us/community/posts/360061593771-Privacy-for-CDN-attachements
Discord 还没主动到给自己的 CDN 主机建 sitemap, 就算之前的所有人发的多媒体文件的超链接已经是全网可访问(即使是私密频道发的也是), 但把它们主动收集在一个地方汇总为索引这就不一样了.
就像 "人肉搜索" 一样, 有问题的是恶意地通过搜索引擎收集汇总个人信息的这个「策展」过程, 在没人提供索引之前, 对 Discord 的文件链接的直接爬取要么穷举至少一对 snowflake ID 要么 userbot 监控频道(如果是私密频道那也至少要过权限墙), 而有了索引之后就只是验证 HTTP 状态码的事了.
via Nostr@cxplay
In reply to nevent1q…4af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iscord 的这个文件 CDN 链接问题至少在 2020 年就已经被人提出过, 但没有引起注意, 直到五角大楼泄密的传播链上有了 Discord.
> https://support.discord.com/hc/en-us/community/posts/360061593771-Privacy-for-CDN-attachements
Discord 还没主动到给自己的 CDN 主机建 sitemap, 就算之前的所有人发的多媒体文件的超链接已经是全网可访问(即使是私密频道发的也是), 但把它们主动收集在一个地方汇总为索引这就不一样了.
就像 "人肉搜索" 一样, 有问题的是恶意地通过搜索引擎收集汇总个人信息的这个「策展」过程, 在没人提供索引之前, 对 Discord 的文件链接的直接爬取要么穷举至少一对 snowflake ID 要么 userbot 监控频道(如果是私密频道那也至少要过权限墙), 而有了索引之后就只是验证 HTTP 状态码的事了.
via Nostr@cxplay
#吐槽
In reply to nevent1q…dk7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归档文件里面的快照文件最后修改时间在 8 月 9 日凌晨 1:15 到 1:16 之间, 数量也整整齐齐得快对上 5000 这个数字了. 大概就是对着 sitemap 爬出来的, 只是可惜没见到凌晨 2 点时候还没上 Cloudflare WAF 规则时候的原版 sitemap 是什么样子, 没办法肯定.
这让我想起了 2023 年的五角大楼泄密事件, 传播平台是 Discord, 4 月泄密之后, 11 月份 Discord 给自己平台上的文件 CDN 链接全面加上了签名和过期参数.
via Nostr@cxplay
In reply to nevent1q…dk7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归档文件里面的快照文件最后修改时间在 8 月 9 日凌晨 1:15 到 1:16 之间, 数量也整整齐齐得快对上 5000 这个数字了. 大概就是对着 sitemap 爬出来的, 只是可惜没见到凌晨 2 点时候还没上 Cloudflare WAF 规则时候的原版 sitemap 是什么样子, 没办法肯定.
这让我想起了 2023 年的五角大楼泄密事件, 传播平台是 Discord, 4 月泄密之后, 11 月份 Discord 给自己平台上的文件 CDN 链接全面加上了签名和过期参数.
via Nostr@cxplay
#吐槽
前后 Chiikawa 后有 Labubu, 文化符号会以一种不可知的原因化身为消费品. Miku 实际上也是被消费的对象, 只不过没有被运作到如此规模.
这可能就是老二次元和新二次元的矛盾内核吧, 文娱消费的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 被两拨人所爱着的 Miku 其实并不是同一个事物.
via Nostr@cxplay
前后 Chiikawa 后有 Labubu, 文化符号会以一种不可知的原因化身为消费品. Miku 实际上也是被消费的对象, 只不过没有被运作到如此规模.
这可能就是老二次元和新二次元的矛盾内核吧, 文娱消费的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 被两拨人所爱着的 Miku 其实并不是同一个事物.
via Nostr@cxplay
#吐槽
In reply to nevent1q…yn9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单点来说, 就是有人用 SingleFile 类似的软件把含有自己的私密信息的网页和文件打了快照存档并放在了一个公共 Web 服务器上被爬虫爬到了.
提供存档功能的软件和托管存档的服务器就是这个沉浸式翻译, 现在的主流传播口径称这种后果为 "数据泄露", 把责任全部归给了沉浸式翻译这个浏览器扩展.
沉浸式翻译没做好提醒, 分享这些数据是用户主动的行为, 快照链接也没有任何保护.
via Nostr@cxplay
In reply to nevent1q…yn9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单点来说, 就是有人用 SingleFile 类似的软件把含有自己的私密信息的网页和文件打了快照存档并放在了一个公共 Web 服务器上被爬虫爬到了.
提供存档功能的软件和托管存档的服务器就是这个沉浸式翻译, 现在的主流传播口径称这种后果为 "数据泄露", 把责任全部归给了沉浸式翻译这个浏览器扩展.
沉浸式翻译没做好提醒, 分享这些数据是用户主动的行为, 快照链接也没有任何保护.
via Nostr@cxplay
#吐槽
In reply to nevent1q…kg6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浸式翻译这个 "数据泄露" 甚至称不上是泄露, 只能看出这个产品的部分用户完全没有数据安全意识, 而软件自己也没意识到自己面对的用户群是什么样的人, 也没做好应做的提醒.
网页快照? 这是什么? 点一下. 欸, 能分享对照翻译! 好用, 下次还点. 分享文章, 分享 PDF, 分享 Word 最后分享权限墙后面的合同资料以及海外同人小说, 太方便了吧, 好用爱用.
那么古尔丹, 回答我, 互联网精神是什么?
于是爬虫也来了: 这是什么链接? 没 4xx 也没权限墙? 访问一下.
至于那部分所谓七天就该删除却没删除的部分, 如果真的存在这个策略, 结果不管是什么导致的, 只能是软件自己的锅. 如果是真的七天删除却没删除, 那可以算得上是生产事故了. 但实际上无法确定这个泄露的归档文件是何时开始收集这些快照的, 被泄露的时间点也很微妙.
via Nostr@cxplay
In reply to nevent1q…kg6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浸式翻译这个 "数据泄露" 甚至称不上是泄露, 只能看出这个产品的部分用户完全没有数据安全意识, 而软件自己也没意识到自己面对的用户群是什么样的人, 也没做好应做的提醒.
网页快照? 这是什么? 点一下. 欸, 能分享对照翻译! 好用, 下次还点. 分享文章, 分享 PDF, 分享 Word 最后分享权限墙后面的合同资料以及海外同人小说, 太方便了吧, 好用爱用.
那么古尔丹, 回答我, 互联网精神是什么?
于是爬虫也来了: 这是什么链接? 没 4xx 也没权限墙? 访问一下.
至于那部分所谓七天就该删除却没删除的部分, 如果真的存在这个策略, 结果不管是什么导致的, 只能是软件自己的锅. 如果是真的七天删除却没删除, 那可以算得上是生产事故了. 但实际上无法确定这个泄露的归档文件是何时开始收集这些快照的, 被泄露的时间点也很微妙.
via Nostr@cxplay
沉浸式翻译网页快照数据泄露与 API 限制政策撤回
在 8 月 8 日晚上 8 点沉浸式翻译官方发布了那则 API 限制公告的 6 个小时之后(8 月 9 日凌晨 2 点左右), 一个包含了大量 Readit.plus 站点内容的压缩归档文件(解压缩后体积达 4.33 GiB)突然出现在网络上.
这个归档文件中包含大量网页和其他文档快照, 其中不乏用户的私密数据, 比如合同和个人信息. 有知情人士表示, Readit.plus 甚至为这些快照建立了 sitemap 索引也未实施反爬虫策略, 从而为网络爬虫大规模访问与抓取提供了便利.
9 日的凌晨 3 点, 即数据泄露事件之后一个小时, 沉浸式翻译的用户群组在这双重舆情冲击之下的已经失控. 相关产品负责人就两件事实施了应急措施:
1. Readit.plus 添加全局 Cloudflare 防火墙阻止规则, 暂时下线插件中的快照创建功能.
2. 对 API 限制政策在用户群中发布撤回通知, 并删除发布在微信服务号中的公告文章.
对于软件争议的焦点已经 "成功" 从 API 限制转移到了更加敏感的数据泄露事件上, 对此事软件官方的回复口径统一为:
一个自称为沉浸式翻译的员工的 Twitter 账号发贴表示:
然而对于泄露数据的调查来看, 沉浸式翻译并未履行 "7 天后会自动删除", 部分网友表示泄露的部分可能是为了数据合规而进一步被强制保留的数据, 但软件并未做好数据泄露防护措施.
#News #Software #Extension
via @[email protected]
在 8 月 8 日晚上 8 点沉浸式翻译官方发布了那则 API 限制公告的 6 个小时之后(8 月 9 日凌晨 2 点左右), 一个包含了大量 Readit.plus 站点内容的压缩归档文件(解压缩后体积达 4.33 GiB)突然出现在网络上.
Readit.plus 是沉浸式翻译给所有用户提供的网页快照服务, 可以为用户创建当前浏览器窗口中显示网页的双语对照翻译并提供快照托管便于用户直接分享给其他人阅读. 这个功能的原理类似于 SingleFile, 因此可以借助用户对浏览器网页的操作直接对位于权限墙后的网页建立快照存档, 也能直接对内置的 PDF 阅读器打开的 PDF 文件建立快照.
这个归档文件中包含大量网页和其他文档快照, 其中不乏用户的私密数据, 比如合同和个人信息. 有知情人士表示, Readit.plus 甚至为这些快照建立了 sitemap 索引也未实施反爬虫策略, 从而为网络爬虫大规模访问与抓取提供了便利.
9 日的凌晨 3 点, 即数据泄露事件之后一个小时, 沉浸式翻译的用户群组在这双重舆情冲击之下的已经失控. 相关产品负责人就两件事实施了应急措施:
1. Readit.plus 添加全局 Cloudflare 防火墙阻止规则, 暂时下线插件中的快照创建功能.
2. 对 API 限制政策在用户群中发布撤回通知, 并删除发布在微信服务号中的公告文章.
对于软件争议的焦点已经 "成功" 从 API 限制转移到了更加敏感的数据泄露事件上, 对此事软件官方的回复口径统一为:
「沉浸式翻译的双语网页分享功能允许用户将翻译好的网页生成在线链接进行分享。最近接到社区反馈,有少数用户在使用该功能时,不慎分享了可能包含个人信息的页面,且未及时在个人中心删除。为避免潜在的隐私风险,我们决定暂时下线此功能,并且在建立完善的隐私保护机制之前不会重新上线。
这并不涉及任何翻译内容或后台用户数据的泄漏,因为只有用户在主动使用双语网页分享功能时,才会生成对外可访问的链接。 对于给大家带来的担忧和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 沉浸式翻译 @immersivetran (Twitter)
一个自称为沉浸式翻译的员工的 Twitter 账号发贴表示:
「关于泄露用户隐私属于被一些人恶意放大了。我们有一个分享翻译网页快照的功能,用户生成以后这个内容会生成公开链接以让其他人访问,7 天后会自动删除(也可以手动删除分享)。有一些用户相当喜欢这个功能。我们决定临时下线这个功能,后期会加强用户分享翻译内容的隐私提醒。」
—— 独立开花卓富贵 @fuguizhuo (Twitter)
然而对于泄露数据的调查来看, 沉浸式翻译并未履行 "7 天后会自动删除", 部分网友表示泄露的部分可能是为了数据合规而进一步被强制保留的数据, 但软件并未做好数据泄露防护措施.
#News #Software #Extension
via @[email protected]